末期至臨終的寵物生理的諸多功能是逐漸在關閉的。體內的消化吸收能力、體液的循環、臟器的功能都會逐漸關閉,所以我們會觀察到他們對治療的反應會越來越不好、檢查的數值會越來越差、外在表現會越發虛弱無力,這都意味著生理生體的內部功能在逐漸關閉中。
但同時,他們的身體心理卻越發活躍,明白自己開始步上下一段旅程的起始,他們會更關注照顧者,期待我們我們每一次陪伴在身邊能有情感的交流,期待感受到手心傳達的溫度和柔軟。
別讓我們都崩潰了。
因為身體變化會真的吃不下或作噁,客觀的瞭解這一切變化。
寵物也很崩潰,可是怎都沒人看見。
cocogogo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以下為此書內容摘錄,我把覺得對自己有意義的段落分享給大家喔!~這本書很精采,對於現狀的自己感到疲憊、焦慮、想離開很適合閱讀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脫離過度消費主義,擁有更多暇餘,行事曆達到平衡,用更緩慢的節奏生活,有更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,從事更有意義的工作,他們選擇了合乎更深層價值觀的生活。 (浪費的美國人一書-所謂的減速生活者定義)
我們變得忙碌、失去和家人坐在餐桌前吃飯、享受興趣的日常,生活品質越來越差。我們試圖用短暫的消費抹去心頭的煩憂,卻失去了自我。
活著很痛苦!
不能輸給自己!
要是失足跌倒就完了!
要爬起來也沒辦法!
cocogogo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原PO日前在「mobile01」職場甘苦談中分享工作經驗,他說要提早退休本來就不是靠薪水,薪水只是初期財富累積的基礎。他是上班族,因工作性質決定放棄升遷,也不在意考績,透過兼差、投資、經營網拍等方式,幾年下來累積千萬財富。
有了6000萬元存款,為什麼還感到不安及躊躇不前?原PO說,他直到幾年前才把錢放在定存,甚至連儲蓄險保單鎖住利率的動作都是幾年前才開始做,利率只有悲慘的2.X%,讓他無法決定退休的最大因素是現金定存外匯保單,但利率僅1~2.X%,讓他很猶豫是否離開工作崗位。
網友看完原PO經驗後,有網友認為,「只要做到財務自由,什麼時候都可以退休」,但也有人建議原PO不要退休,45還太年輕,「6300萬還不夠,要原PO再多存一點」,亦有網友建議原PO轉職,找個有興趣的工作。
cocogogo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作者●洪雪珍/商周網站專欄作家
「我現在做行政人員,在公司已經5年了,你看我有沒有機會做主管?」
粉絲問我問題時,都要我馬上給出一個yes或no的答案,這當然危險,我都會要求增加背景說明,但是面對這一題,我想也不想就出口4個字:「機會渺茫」,居然引來不少粉絲按讚,還說他們的下場就是如此。
有些工作,就是領不到高薪
再有一次,一位42歲的粉絲說他既憤怒又挫折,在公司擔任行政主管多年,領5萬薪水,養家困難,想換工作,可是履歷投出給上百家,只回了6家,給的薪水最多是3萬5,他問我:
「這些公司太欺負人,我有這麼不值錢嗎?」
我告訴他,這是企業對他投票的結果,表示94家企業對他沒興趣,6家有興趣,卻只願意給3萬5的薪水,他只有兩條路可以走,一條路是回去抱緊老東家的大腿,一條路是轉換跑道,做與業務經營可以掛勾的職務。
這樣講很傷人,但是一定要認清楚這個事實,有些人就是與加薪升遷無緣,和努力認真無關,而是和職務類別有關。
最近日本女性貧窮化引起熱議,媒體在報導時,都會順帶提及台灣女性的薪資平均只有男性的83%,男性平均52,653元,女性43,709元,將之歸因為性別歧視,導致男女同工不同酬,很多學者做出來的研究也是這麼總結。但是在人力銀行多年,對職務有研究,我的看法不同,男女根本沒有同工,這才是不同酬的癥結。
總經理與清潔員的薪資會一樣嗎?當然不一樣,因為不同工!兩性薪資的差距,和這個問題是一樣的。(本文先不談性別教育、性別刻板印象等)
cocogogo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(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/綜合報導)台灣少子化嚴重,勞動力下降,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2015年調查,我國15歲以上勞動力人口約1163.8萬人,卻有高達820.4萬人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工作,其中更有3.4萬人是想找工作卻未工作,或是喪失工作勇氣的族群,成為消極的非勞動力,值得社會關注。
依賴型人格障礙 太黏父母
開業醫師楊聰財觀察,最近罹患「依賴型人格障礙」的年輕女性患者增加約2成,因缺乏找工作勇氣,整天在家黏爸媽,最後甚至出現失眠、憂鬱等負面情緒被家人帶到精神科檢查,心理學上稱這類「依賴型人格障礙」的女性為長不大的「永恆少女」。
一名24歲的女性患者小美(化名),因身為家中獨生女,從小父親特別寵愛,大學畢業後就開始工作,但工作常因自卑、過度依賴,被主管及同事抱怨,最後辭職在家,沒想到小美依賴性愈來愈嚴重,一定要父母陪同才願意出門,晚上經常失眠,最後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,確診罹患了「依賴型人格障礙」。
依賴成性 消極、自我挫敗
開業醫師劉誠崇補充,「依賴型人格障礙」的盛行率約0.6%,父母過度寵溺,不願讓孩子學習獨立,長大後相當在意別人的評斷,害怕忤逆他人而無法自行抉擇、解決問題,認為父母是永遠的避風港,依賴成性的結果導致行為上出現低自信、消極、自我挫敗等等。
鼓勵寫日記 培養獨立
楊聰財醫師建議,除了使用藥物改善失眠及憂鬱等情緒外,也要從調整認知行為及自信重建療法多方面著手,鼓勵患者養成寫日記習慣,逐漸培養獨立能力,父母也要多配合醫師的指示,協助患者學習自主、提昇自信和獨立能力,鼓勵患者擴大社交圈,才能從根本改善問題,讓患者能夠有正常的社會及生活功能。
cocogogo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